2016年2月22日的反思
最近还是在反复想《申辩》的理解问题,总觉得有点哪里不对劲。今天偶然又想起了哥白尼(Copernicus )在《On the Revolutions of Heavenly Spheres》的前言,我想明白问题在哪里。因为在我个人的价值观中,比起宁死不屈、英勇牺牲的人们,我可能更加欣赏那些委曲求全、为了更加高尚的目的苟活的人。譬如哥白尼为了让教会允许自己传播他的“地球绕太阳转”这一观点,向红衣主教去信赞美上帝的智慧、并着重强调他对上帝的“虔诚”(虽然后来他的掩饰失败了,学说被禁,但是起码他在逝去之前看到了自己学说的出版)。我很敬佩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时的抉择,这也可能是雅典人民德性最高的典范,我也承认这个选择的正当性,但我不可避免的会期待苏格拉底能够活下去,留下更多讨论。苏格拉底的原则不允许他做出委曲求全的态度,也因此他不可逆转的走向死亡。而我在阅读中,个人对他的期待与他的实际行为中的冲突,导致以下的讨论略有偏颇。
2016年2月13日读书讨论后的笔记
本文开篇即为苏格拉底对两批原告的回应,其中第一批为久远且不可知(可能含有喜剧作家【18D】)这批人控告苏“【19C】为非作恶、无不钻研、强词夺理、并将以上伎俩传授他人”,与之相关而未曾言明的是此类人往往“慢神”【18C】,苏对此的回应是喜欢传授知识但并不是传授强词夺理、雄辩的知识,且不以此谋利。苏在证明自己对神的尊敬(隐)和自己没有智慧(显)时,讲了他关于神谕的经历。同时解释了为何有许多人同他结怨(政治家、诗人、手工艺人)。并且申明自己如果有智慧,也是以不知为不知。【23B】注意此时苏格拉底与人结怨不仅仅是自己与他人的交谈所致,也与其学生模仿质询有关【23D】私以为后者加深了怨恨。
(我会觉得这段辩护并不够强有力,首先反方可以认为苏在遵循神谕质问时用的方法是强词夺理的方法,其次苏的学生主动模仿,即印证了苏将这个方法被动的传授青年。尤其是关于雄辩、强词夺理与他自己使用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让对此不熟悉的人很难直观的判断归类。) *19C 关于《云》苏自己的看法,待印证是否与民众的看法有巨大冲突
第二批告苏格拉底“蛊惑青年、不信国教、崇奉新神【24C】” 就字面意思,这个与第一批有重合的地方,且将慢神点了出来,并加深为有新神。 苏在反驳是运用了他一贯的问问题方式,将迈雷托士牵着走,最终达到的效果是所有人都使青年学好,除了苏。这个论证本身听起来荒谬,因此自驳了迈的起诉。
模仿【24E】附近的对话:假设将法律改成好的德性 苏“谁使青年学好?” 迈“-好的德性-” 苏“这不是我所问的,最好的人;我问的是什么人,什么人首先懂得这一行—— -好的德性-” 迈“在坐诸公—— 审判官” (原文中的逻辑是懂法律的人才能做审判官,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德性好的人也才有资格做审判官,有坏心的人绝对不可以) ——下同原文直到—— 苏“那么,迈雷托士,议会议员蛊惑青年,或者他们全体使青年学好?” 迈“他们也使青年学好。” 苏“这么说,除了我,全雅典人都使青年学好,唯我一人蛊惑青年……” (这个地方,苏的逻辑 审判官+元老院元老+议会议员=全体=全雅典人,最后一个等号存疑,并不是全体雅典人可以同时具有以上三个身份之一,只是潜在的每个雅典人(奴隶等不算人)都能参加五百人集议大会,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议会议员。)
以上模仿是试图证明,苏似乎总能让迈无法自圆其说,假设是换成另外一个词,苏最后导向的不是类似原文的结论,是不是也会导向另外一个矛盾的结论?接下来关于蛊惑青年、信奉新神,苏都是通过逻辑的不自洽反驳的。 ——”要么没有蛊惑青年,要么出于无心“ <==因为世上怎么会有人冒着自己受害的危险引诱身边的人【25E】 ——”没有人因不信神和信神同时犯罪,这很可笑“ 淡化了迈对于不信和信的对象不同这一点,旧神与新神之分【27A】
***特别注意【27B】苏”诸位,莫忘我起初的恳求:我按平日习惯的态度说话,请你们不要喧哗“,感性的认为此时的喧哗是喝倒彩,雅典的民众并不认可这种逻辑辩驳矛盾的方法。私以为如果苏能够考虑民众的脑容量,用-我没有蛊惑青年,因为我平时主要在做……;我信奉国教,平时的行为……且我没有新教-这种列举事实方式要好过其习惯的逻辑辩驳方式。
接下来【29C】苏的表态,要么雅典人承认我无罪,且我对待知识的方法无罪,绝不接受有条件释放,否则我宁愿去死。(这个适合在这时说么?)【30C】苏”雅典人啊,不要骚扰,仍旧遵守我对你们的要求,不要搅乱我的话……“由此可知,雅典人这段申辩的态度。
之后苏声明自己接下来不主要为自己申辩,而是为雅典人申辩【30E】:敬告诸位做一个不慢神不背义,永远追求高尚、正当、虔敬的人,注意苏此时是用了枚举事例,讲述故事的方法,而对于虔敬慢神的定义(游叙弗伦的遗留问题)、何谓正当等等均无探讨。且在最后两个长段的发言中影射雅典人习惯的申辩方式”痛哭流涕哀求、乞怜“是不正当不高尚的。
(理智的人在愤怒的时候也容易失去理智,能在愤怒的时候控制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要求此时的雅典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投票并不现实,最终结果是苏格拉底有罪十分正常。私以为干读文本和身临其境——面对慷慨激昂的占据大义和道德高地的指责,感觉应有不同。)
【36-37C】是苏的第二大段申辩,一般来说,目的是探讨判决结果,毕竟并不是每个有罪的人都要走向死亡,可以要求付赔偿金的方式赎罪等等。【37】苏认为自己最多受罚”在某地就餐“,并再次申明自己绝对不会缄默的过日子,只要活着,就会探讨问题,省察自己——最后说自己虽然没钱但是朋友愿意付赔偿金。(如果苏此时不说自己活着就不会沉默这种话,只是单纯的表明自己朋友可付的赔偿金,还会被判死刑么?)
【37D-End】是苏在得知判决死刑后的发言,此时苏直接说”我所缺的不是辞令,而是厚颜无耻和不肯说你们最爱听的话”且其不后悔之前的措辞。 【39C】苏对投票判其死刑的人进行了诅咒,并在最后阐述了自己对于神的信仰。
(苏格拉底走向死亡究竟是其个人之祸还是雅典之罪?)
———————————————————————————————————— 克里同
【44B】苏说做梦梦到白衣人给自己喻示,即将前往“肥沃的弗提亚”(我理解为天堂) 克里同劝说苏的理由如下: 【44C】考虑克里同的名声,避免公众对其不尽心的误解 ——苏回应:不必在乎大众的意见 【44E】不必考虑话费和道义的风险 【45D】亲人痛,仇者快 ——苏回应:其决定的第一原则是“服从理智”【46B】 延伸的论证:只注意真理本身,追求好(正当)的生活而非追求生活【48B】 (但其实苏现在面对的是死亡还是不义的活着,将两者一一对应,似乎中间缺了点什么)
接下来苏论证无论如何不能做错事【49B】且正当的事情必须做【49E】又模拟了一段法律和自己的对话,要求苏:遵守公共契约(法律)。
关于这段话的整理,我自觉不如小伙伴,附其思考成果 其分析的感恩、效用、自然责任,我在自己阅读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概念归纳,推荐。
2014年6月3日
《Apology》是Socrates在公民大会上的演讲,说是自我辩护的辩词,但其实这其中自我辩护的成分没有多少,而《Crito》则是Socrates向Crito声明他坚持不逃走的一篇对话,此时,时间已经临近Socrates的死亡了。
一、Socrates的信仰
Socrates的行为有时候很让人费解。他曾提到他不愿意做unjust的事情,于是当暴君要他及另外几个人去逮捕杀害一个无辜者的时候,他逃跑了。但是之后,他既没有阻止其它同行的人去作恶,也没有对无辜者通风报信,而是让自己从这个事件中摘了出来,便可以了。也就是说,Socrates自己绝对不主动作恶,但同时,他不会阻拦别人作恶,而通过《Apology》中的辩词,我们又知道,他也没有办法阻拦别人对他作恶,同时,他接受Athens要他死亡的这个判决。这难道不是有些奇怪么?
在《Crito》中,Socrates模拟了一段law对他的劝诫,也可以理解为Socrates的自言自语。而往往,这种self-persuade最能反映出真实想法。Socrates决意遵从这个law,但是想一想,这个law究竟是Athens的common law还是Socrates自己的self-law?他又为什么这么坚决的一定不逃离,要遵守这个law走向死亡呢?
至今,也读过不少plato对话了,每一篇对话,Socrates都是非常有自信的,尽管他会说自己无知,然后请教对话的另一方来教他,但是哪一次不是以无知的身份将对方驳倒呢?更有意思的每篇对话的结尾,无论是Gorgias,meno,republic,mysetry和god出现了一次又一次。虽然Socrates从未说过他信什么,但是他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自我行为准则,这是无疑的。与其说是law对它的劝诫,不如说成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说服。保持灵魂的洁净,期待来世的幸福,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至少要保持自己不作恶,且不能自杀,却没有任何要求说干涉他人的作恶行为。这是不是Socrates的信仰呢?
我一直不明白Socrates是因为知道了太多,然后相信了自己知道的东西还是因为Socrates有了自己相信的东西,因为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也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两者在一个圆圈中都不断得到加强。然而,在他的思想成熟的后期,我个人认为他的信仰以知识的形式出现,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理解Plato对话中的Socrates要明白他相信的先,才能明白他与人对话的逻辑。
二、无知与有知
《Apology》的演讲中,Socrates很招人嫉恨的一点是,他不断去“挑战”那些世人认为或自我认为很聪明的人,然后他得到的结论是这群人都是无知的,连我这个自认为“无知”的人都不如。而向法庭提出要审判他的那群人其中一个point就是,Socrates总是用一些发言的技巧,让一个weaker的观点变的stronger,从而要别人信服他。但其实重要的是Socrates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么?不是的,从根本上来讲,Socrates眼中的weaker和stonger本身就是与其他人相反的,于是他只是在给自己认为的stronger做辩护,他的理由往往充分且使人信服,于是就有人大众眼中他会说话的形象。
看Socrates每次都说自己无知,真的要反思一下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知道。记得有位先哲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Socrates大概已经意识到了知识的广阔,所以才只承认自己的无知吧。
《Apology》是篇非常精彩的演讲,值得再读。
还是最后分享opening question: 《Crito》,51d-52e,How Socrates see Athens? What’s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