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宣棋

2015/10/08

Categories: 教育 阅读 传统文化 Tags: 我想回国开学校

今天,我想谈谈“读诗”。

这个灵感的起源是“诗词格律”课上,陈慧老师关于为何读诗的解释。陈老师列举了很多理由,譬如诗以抒情为主,引用美国诗人庞德的话“诗歌的语言是一个种族的触觉”,诗歌的精细、准确、复杂、深刻会避免使种族陷于惰性、简单、简化、公式化、标准化的模式里面;再譬如,电影《死亡诗社》中提到,尽管医生、律师等是人高贵的理想,而诗的美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等等。有很多名人的引用再用各种方式来叙说读诗的重要性。然而,说真的,这些描述也十分的“高冷”,它们其实也并不足以来说服相对现实或者功利的人们教诗、学诗。

那么你会问我读诗难道不就是在人的灵魂上做功,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想说,非常有帮助!读诗品诗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可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的!

引用陈慧老师PPT上的学诗四经,分为四个阶段: 工具层面:格式规律、起承转合(童蒙) 感性层面:寻章摘句,物态事情(众人) 知识层面:训诂批点,知人论世(学人) 灵魂层面:心慕手追、志同道合(诗人)

第一个阶段是研读诗词的韵律,从平仄和韵脚上,朗诵的声音中去感受语言的美。诗词读的好的同学,日常说的话也会自然而然的偶尔带一点韵律或者说节奏。长短音节相宜,结尾韵脚相合,文雅且动听。幼时读诗还可以帮助孩童建立对音素的识别能力,以帮助低年级时对拼音的学习。

在小学教育中,其实由对”读诗“的欣赏,过早的转化到了对语义的分析,中间跨越了一步,而这一步我自己是觉得很重要的。那就是不去翻译、解释,而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诗和感受诗。在这个过程中,诗中的每一个字对你而言不是死板的、静态的、清晰的,而是栩栩如生且模糊波动的。这个对字词的模糊感很重要,由此形成的对字词估测是非常私人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小学的考卷对诗句翻译提供标准且死板的答案限制了孩童对字词模糊下情感的探究。我觉得这个翻译的本意是要大家各自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一句诗的理解,然而有了标准答案,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框定了每个字词的含义,反而与最初的目的相悖。

我为什么说这个模糊波动的感觉很重要?因为在这个情感的感受过程中,每个字词对你来说都是活的,同样或相似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你会逐渐感觉到细微的差别。在承接第二阶段感性层面时,对细微字词的敏感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诗中动态的情感。

如果你觉得以上还是很玄或者很不现实,那么我认为最能帮助实际生活的部分来了!如果你可以对字词有细微的掌控力和理解力,那么,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你实现”通感“。”通感“可以帮助你更加敏锐地去体会人际往来地对话中,撇去字词之后的深意。因为你对对话的理解并非停留在字与词的直译上,你会自然而然,本能地去抓字词之后那个模糊且波动的情感。这个情感比对话的字面意思更加重要,因为大多数人可以做到字面上用语的修饰,而很少去有意识地去掩饰自己情感,最多做到压抑,即使是压抑,也终归有迹可循。

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说”书呆子“,或者用”他不太懂怎么和人相处“或者其它来代指一个人不会处理关系。而人际交往的时候,明确对方的舒适区、对方的需求、体察对方的情绪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应对,这个能力并不是很容易掌握的,甚至可以说这个能力很“高端”。我认为,这个很重要且“高端”的能力是可以由读诗来帮助实现的。诗,以抒情。只有在情感充沛的诗中体会到其实已经放大化的情感的差别,才可以更好地去体会对话中微小的语义,理解对方的需求,加以回应,以达到与他人愉悦的相处的效果。

如果你困惑,为什么有些你觉得不错的人和你处不近,而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其实也蛮好,不妨想想这个可能性。其实有可能是对方和你的语言处理系统有细微差别,对方在用自己觉得舒适的含蓄程度表达自己某种意愿的时候,你无法做到接收,或者直白的说就是“听不懂”,那么对方又不想说直白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的疏远你,这种疏远可能并不是有意的,只是可能对方身边有同等或相近层次朋友,可以更舒服的相处。而我们常说的“聊得来”,除了在具体的内容方面,由陌生到“聊得来”的实现途径中,达到情感上的互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两个人对某同一事件、事物有相似水平的相似情绪,这样才会不停的引发话题的接续。

以我自己浅薄的观点,感性层面的读诗能力其实已经可以帮到对字词的掌控了,然而,即使接受了义务教育的语文课训练,由于考卷的影响,其实我们并没有能够达到真正的感性层面。如果当你读诗的时候,你发觉你能直接感受到诗中字词的情感,或者脑海中可以自然形成对应的画面,可以称得上感性吧。当然也有其它与感性层面相对应的表象,这只是其中两例。

我又为什么会建议大家有机会上上学诗写诗的课程呢?因为一方面,更加细微的品诗可以帮助你深化对字词的理解力和加强对相应情感的捕捉;而另一方面因为学以致用嘛,当你创作,需要反向寻找一个具体的字词来表述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字词与情感之间的呼应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建立起来。可以说品诗、写评,进而写诗,会夯实对字词细微的掌控力,反向确认这个能力。也正是说阅读好的人未必写作好,而写作好的人一定阅读好。而且写诗的时候,可迫使你去观察自然,观察身边的人,甚至观察自己的内心,这种因电子产品的使用而被削弱的观察力也会在写诗的过程中被慢慢地寻回。

其实早期很多干部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而美国很多企业的高管都是英文系毕业的,我之前也一直在思考原因,当我想明白读诗对掌控并运用字词能力的提升,还有语言的运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力时,一切似乎就说的通了。虽然你可以举大诗人们失意官场的例子来反驳我,然而很多诗人也是做到宰相位的,情感充沛而激烈地诗人往往失意,而含蓄或方正风格的诗人在官场中施展才华,如果你只是养成读诗的习惯,尝试性的去写诗,当然是正面影响大大的。

另外陈慧老师讲课中提到了一个顺序问题,她举例说诗高于词,词高于曲,所以把短小而精悍的诗多诵读,辅以词曲,自然更好啦~有机会在大学选到诗词写作课或者可以加入诗社的同学,把握机会,不要觉得这没用了哦~

————————————————————

有朋友对我说,之前的语气不是很亲民,期望这篇能让大家感觉到我是在很用力的卖萌呀!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