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进入主题吧,不说什么废话了,总之问我具体分数报什么学校我不知道,有几个坑你们千万不要跳就对了。
献给表弟。
一、地理位置
首先要在大学的官网查看校区信息。现在大学扩建,各地都有大学城,很多大学都是有主校区和大学城的校区之分,安排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地方,填志愿之前千万要查清楚所填报的专业究竟在哪个校区,如果填志愿服从分配,最好是只在所有专业在一起的学校划勾。
校区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习感受,以及和外界的沟通程度。举个例子,如果报北京的学校但是分到了昌平校区,一年也就算了,如果是像某校一样,昌平三年+海淀一年,我觉得还是换个学校吧。上海、广州等均是同理,冲着北上广的名头报大学,最后去到之后发现在村里,每次单程进城都要一个小时,绝对不是什么好的体验,特别是针对有参加活动及社交需求的同学,城市里音乐会、画展、博物展、读书会、宣讲会等等,觉得“这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同样,对希望毕业直接工作的,不利于找每周三天的那种实习,暑期实习也不会想住宿舍来回跑,可能需要额外找房子,交通和住宿会谋杀本就不多的实习补贴。
另外,若因分数,考虑二线城市,能去东南沿海就不要去内陆,整个城市的生活氛围、科技水平、衣着时装、消费等等都对一个年轻人形成巨大的影响。东南沿海的经济领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还要考虑毕业后当地就业的可能性,直接在大学时去到总比大学毕业去一个新地方心理压力要小些。而且,东南沿海的地方机场较多,出哪里的交通费用相对低廉,找机会穷游的几率较大。
二、专业
不要盲目跟风选专业,每年都有一些热门专业,往往是从就业反推出来的,然而每个专业的热度能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我希望你能选择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大学是一个需要完全自律的地方,如果是不喜欢的专业,是很难学下去的,尤其是当你宿舍都在打某游戏的时候,只有你自己的热情才能与那些欲望对抗。
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办法查专业目录和教科书等(https://www.douban.com/note/540902650/)都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那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建议你在基础学科中选一门学下去,汉语言文学或者数学系,这是之后一切科研需求,文理分别的基石,在接下来文史哲、物化生计算机有感兴趣的都可以学。工科我不懂,但是如果大一学数学系,之后想转工科肯定是比工科(实践)转数学(理论)要容易。如果你有特别感兴趣的细化的专业,我当然也鼓励你直接读。
如果有学校是可以入校一年后定专业(有通识教育),或者转专业名额比例高,在同等考虑中记得给予额外加分,作为老百姓的孩子,政策宽容的学校往往机会多。
三、其它
A. 211、985需要重视么?
这只是代表国家的资助程度,和一个学校的实际水平其实并不挂钩,211、985在我知道的信息中比较有用的就是德国留学,对原学校有要求,其它的国家似乎并没有给予特别重视,有些沿海非211但是受地方资助的学校甚至是比内陆受国家资助的大学资源更多的,对于211的边缘学校,要仔细查看其相关信息,切莫一叶障目。
B. 男女比例
不恋爱不知男女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得经营感情。要增加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可能性,除了自己要成长之外,环境不要造成过多障碍,男生万一去到和尚专业,那学校最好就是男女比例比较适中的,所以我不建议你去工科、理科为主男生过多的学校,除非隔壁就是师范类学校。女生同理,同一个女生去到理工科学校和师范类学校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概率差太多。
C. 交换与海外实习的机会多寡
在看学校的时候,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是虚的,大学中真正认真学专业课的有多少?一定要检索关于交换和暑期学校的机会,虽然你没能出国念书,我还是希望你在大学期间能出国看看,年少的时候去不同的地方生活增广视野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都是宝贵的财富。资源优秀的大学往往提供低廉费用的大量海外机会,综合性的大学往往机会比财经类、政法类、工业这种学科类大学多,圈定几个有意向大学后在细节上多做比较。
简单地说,一个理想的志愿,最好是能在一二线城市市中心,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男女比例不失衡,海外机会较多,这些都是与四年的生活质量绝对挂钩的,不要因为就业、学校名气等等那些看不见的考量让四年的日常生活都不快乐。
最后,万一志愿出意外,去到不喜欢的大学,我给你兜着,转学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材料麻烦而已,我们换个地方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