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

宣棋

2016/07/27

Categories: 教育 日记 Tags: 我想回国开学校

前两天在饭桌上吃饭,很多人,一位家长在隔壁桌上谈自己的教育经:孩子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情,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要谈恋爱,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找工作,小时候多努力上些补习班,到了初中和高中会轻松一些……

对于这种观点,我实在是觉得很厌烦,都不想开口说些什么。我能说什么呢?该家长是个社会典型的成功人士,有钱有闲有事业,家庭幸福,个人受人尊重。而我如今在好多家长眼中大概还属于缺少社会经验、不成熟这一类,无需开口已知判断,心累。

我将这一类的家长都归类到:以经验为真理。

这一类的家长喜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从自己周边社群中的例子中,总结归纳自己所信奉的一套道理。在教育上做出的决定比较容易“随大流”,即追随社会群体的主流趋势,而较少考虑孩子自己本身因时因事出现的需求。

在数学及统计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正态分布,大家可以搜一下。

首先,我并不是一个信奉统计学和计量统计的人,具体原因可以另写一篇文章探讨,比较简单的说,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有什么不对,最近才想明白: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统计在大范围的标本中总结出规律,然而是否可以讲这个普遍规律再返归到一个个体上。

这个观点与这篇文章讨论的话题:“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也是相关的。一个家长从对大众的观察中、媒体的宣传、自身的经历中获得的普遍经验,是否可以直接反应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呢?

我的立场是很明确的,我觉得不可以直接应用。统计得来的结果可以有助于思考现象,但在直接应用中缺乏一个步骤,即判断被应用个体是否属于图片中的高峰,即70%以内。如果一个孩子恰好是不走寻常路的那7%,属于两边峰值落到最低的部分,当普遍的经验应用在他的身上会出现什么效果呢?

与其花时间在按照社会主流趋势更加严格的管教孩子、更加执着的报各种补习班、更加霸道的去掌控人生,安排上学、工作、恋爱的时间,真的不如花时间陪孩子一起了解他实时的需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就如同在早恋行为中,堵不如疏。我喜欢和孩子们聊天,有初中生愿意和我讲他们自己怎么想的,有个小妹妹和我说她谈了三个男朋友了,最短一个三天,我问她为什么要谈恋爱,她说觉得好玩,但现在她觉得谈恋爱挺无聊的。像这种状况,其实小妹妹谈了一下就知道了,我也并没有反对她早恋,我只是说你自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就好了。她在父母眼中是乖乖女的形象,如果她父母知道她还谈过恋爱是什么反应?越倾向于暴力的反应越容易将孩子推向另外一个方向。说真的,现在的孩子真把早恋当做“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太少了,绝大多数处于好奇、好玩、试一下、别人都在谈、他长得好看、他陪我聊天等等等各种七七八八的理由恋爱。我其实觉得,孩子早一点懂得和异性相处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有度就好了。孩子们需要的其实是尊重和平等。父母首先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就也会尊重父母的意见。越反对越起劲,越不当回儿事,这些“早恋”都会自然而然的结束。

关于学校,现在的公立教育我已经吐槽了太多不想再说了。只是觉得对于普通人,有的向学的心开窍早些,有的晚些,没有必要划定一个社会标准要求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年的什么时段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个体化的成长差异。有些一心向学的,一直念书、工作自然而然,但有些孩子就是要先有些社会经验,摸爬滚打一两年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再学习。这都没关系。人生如此漫长,何必纠结于这些细节。对于小孩子,与其小时候逼着追社会主流学习的趋势,大了失去动力和目标,还不如小时候放开,自己意识到要学习后蒙头赶上。其实在人的成长中,年龄越大,后悔的成本越高,试错这种东西在小时候发生反而成本低些,在试错中培养小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比学了什么、学了多少更重要。

其实高危家长还有一类:以知识为真理。一部分成功的社会人士固执的相信自己的社会经验,还有一部分高知分子纠结于读书成才唯一的道路。你问我什么是真理我不知道的,可我知道知识也不等于真理。学很多知识也并不一定有智慧。上一堆的补习班,学奥赛,开发智力,超前预习初高中课程,上大学一定要读好的专业,体面又有前景,上班要去国家机构,银行、大公司,再偏执点的甚至觉得一定要去当公务员。动漫、游戏设计、糕点师这些非传统职业肯定要说NO。对,我相信这些小孩子考试一定很厉害,这样一路走下去也许很顺妥,但是有没有智慧我并不能确定。当然反过来讲,如果孩子自己要求要提前学习、自己想当公务员不必反对,家长的意愿和孩子的意愿一致,真是难得。其实吧,对于大部分人,家长的面子啊!真是慢一步、有一点不一样都不行。

如果可以尊重孩子的本性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本心的选择。家长以自己的经验和高危家长群中还有一个特点:补偿性心理。自己没有机会得到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去得到,而不去问孩子自己是否想要得到。其实有些孩子的想法真的很天真,想以后就当公交车司机、开滴滴的、设计师等等奇奇怪怪的职业,大人就觉得这些职业不赚钱,以后肯定生活的更好。但其实小孩子的想法都会因为自己的生活体验变化的。

哎,好久没写东西,感觉最近逻辑不太行了,就是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需要把自己生生的往大众规律里去套,根本没有什么在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情。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倾向和轨迹,自然而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