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构想:三大社区共建

宣棋

2019/05/13

Categories: 教育 Tags: 我想回国开学校

前情提要:我想回国开学校系列

我总觉得比起单纯的一个学习社区,似乎还有更加完全的存在。

一直以来都觉得,学校可以是学生自主运营的,我对此从来都有信心,不需要理由。当我最近重新思考成年人在学校里扮演的角色时,发现自己过度关注了教师教学的角色(可能是受某些惯性思维的影响),忽略了很多其它方面,比如裁决,情感依赖,社会行为模仿对象等等。在真实的社会中,社交和互动也都是没有年龄区间的,那么我为什么要执着于把社区中成年人的角色剥离呢?也许我只是需要探索一种成年人融合到社区的方式。在组建的社区中,每一个成员,无论年龄,性别,能力等等,大家的共同点都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在有自我生活重心的情况下,避免对他人生活的过度干预,但又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希望有更完全的一个社区,是因为一些观察:“信息断层”其实也是当下教育能够被商业化的一大原因。比如说当下很热门的编程类课程,其实编程这个工作早至少5-10年就已经在市场非常活跃了,但是幼儿编程课外活动以及真正纳入到公立学校的教育体系(还是部分地区实验性的),却是这两年的事情。目前时代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科技应用(社会文化*)— 市场劳动力需求 — 课堂教学,这个反射弧在当下这个时代就实在太耗时了,传统的课堂设计是跟不上的,甚至我觉得创新型教育也未必跟的够快,因为它只中间省略了政府教育政策制定这一步,还是由市场征兆初现到老师再到学生的这一个过程,而老师或者说一个创新型教育的主导人思维也还是会受限于他的圈子,由发现到接受再到课程设计和应用,就已经很久了。只有把市场和学生完全打通,中间的一切步骤都省略,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或者活动参与提出某个学习项目,进行自学方案设计,然后请能提供指导性意见的人来提供帮助才是正解。(未必通晓这一学科,但是可以进行资源搜索整合和提供架构性指导)也因此,打通市场和学生,构架一个当下的直接联系,是我的社区共建计划中的一环,另外,这不等同于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社会文化,比如说因为政策开放和交通便利得以解锁的外语需求,由于工作类型生活习惯兴起的健身需要,由于社会理解度增加而放开的直播和游戏电竞等等

现在我脑海中的社区共建有三环:探索成长期,专向学习实验期,社会自立期。我并不想完全的用年龄来区分他们,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事情,但我可以在这里标注一个年龄段,只是为了更好地被理解。

探索成长期,指的是从可以长时间不受监护人1对1或1对多看护的年龄开始,大概4-5岁,一直到找到自己的天赋热情点,可早可晚,早的话,天赋非常明显或者对某事物兴趣浓烈,可能10岁就会显现特征,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可能就会到20+(其实社区也接受中老年回炉重造哈哈)。这个阶段,需要的是顺应自己的感觉或者欲望,尝试不同的活动,寻找自己擅长或者热爱的领域,了解自己的性格等等,无需很强的目的。这个对应的现有模型就是类似于瑟谷的教育社区。

专向学习实验期,其实是在诸多小项目的探索之后,找到一个相对更大更专业的议题、项目、计划去研究和完成。当然,对某一个领域兴趣的完全觉醒,并不意味着学习和生活方向会局限在这里,只是说这个时候,成员对自己的不同的想法会有明显的优先级和区分度,当然也可能同时因为软能力的需要而学习其它内容,比如由于沟通需要学外语,由于思辨能力读哲学等等。学习指的是对知识的深度挖掘,紧接着的实验指的是初步具象化学习内容,是将知识转换成存在,比如说具象成艺术作品、写作出版物、商业计划、电脑程序甚至满汉全席!等等。平时学生时代的实习也是实验期的一部分,是通往市场的一条路径。这个阶段的成员主流年龄段可以理解为从高中到研究生。当然更年轻的天才或者有意更换职业选择的其它人也可以回来沉淀。我所期望的呈现是一个完全可以由学生自治的“大学“。

社会自立期,并不等于停止学习,只是说具象化的作品已经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成员在这个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完全的独立生活了。这也是我对大部分有意于参与社区教育,(非学生)成年人的定位,在社区中充当辅导性的角色,有着自己其它的生活重心,自由职业者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参与社区活动,有固定工作的人也可以晚上或者周末来社区参加集体生活。家长也都可以参与进来,有技艺的家长可以分享,有职业经验的可以引路等等(但尊重其它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参考青年空间,艺术家生活区,或者co-working(共同工作)社区。

以上三个应该目前都分别有相应的实践,暂时未发现已经完全整合的生态社区。我甚至有想过老年大学的加入,但是目前对这一方面了解不多,先搁置一下更广意义的融合。在这三个社区的融合里,每个人沟通的都是和他直接面对的当下世界,而不是学习已经被规划好的课程或者被他人认为是重要的知识。社区的连接和年龄段的覆盖可以更好的扩宽视野,使每个成员跳出自己可能已经被迫固化的圈子。三个社区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自己的主社区,三个社区相互独立又保持连接,原则和核心理念是共同的,具体的实践中可能根据各自委员会的投票略有差异。在更多的细节方面,可能还需要考量哪些可以作为一旦加入主社区就需享有和遵守的三大社区互通权利义务,哪些事务在非主社区参与需要额外批准。

更广年龄段的覆盖并不意味着将成员局限在同一个地方很多年,欢迎出走,也欢迎回家,毕竟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的需要不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选择就好,当一个人目的明确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也可能有更完善的资源来帮助实现目标,行万里路也是我提倡的。同时,我也不认为这个计划是一个完全解决方案,在和人成长以及生活相关的问题上追求确定性是不合理的,这个想法有预留足够的变通空间去顺时顺势,我觉得就已经及格了。

以上大概就是一个模糊想法的总述。我觉得无论是从哪个社区开始建设其实都是可以的。只要开始做,以点破面,慢慢就会更加完全的,毕竟事情没有一蹴而就的。与其等到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双认可开始做探索成长期的社区,可能先从大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入手,反而更实际一些,再多等几年,等最初的成员成为家长,探索成长期社区就会迎来真正的加速度。并且我期望社区的模式可以不受地区限制被无限复制,大家走到哪里,就以自己的生活为核心在当地号召和组建新的社区就好了。

最后,我也不期望能通过写文章对话家长们,解决当下关于教育的焦虑了,毕竟身在大环境中,家长们收到的社会压力也不是一个尚在流浪的我能感同身受的。但是,如果有大学生,有自由职业者,我们可以从后两个社区建起,反向来做这件事情啊~~~已经独立思考的你,如果认可这些想法,欢迎联系我,慢慢的我们人多了,总会有机会起来把它实践的!

(可以从暑期项目开始试水不是么?虽然我很想号召一批有各种原因想跳出大学的青年来自己组建一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