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初的时候,类似抽签一样,抽到了三篇论文,这周做了个报告。感觉抽到的这三篇论文还是蛮有意思的,尽管有点老,还是可以拿出来看看。
-
Annette Lareau (1987).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apital. (社会阶级差异体现在家庭-学校的关系:文化资本的重要性)
-
Sanford M. Dornbusch …(1987) The Rel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to Adolescent School Performance. (父母教育方式和青少年学校表现的关系)
-
Speirs Neumeister, K. L. (2004).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rfectionism in gifted college students. (影响大学优秀学生完美主义发展的因素)
三篇文章都在讨论影响学生学校成绩表现的因素,重点都是围绕家长的表现。不同的是第一篇主要探究家长提供的资源因素,第二篇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第三篇也涉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但是它把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分成两类,自动力还是社会压力导致的,然后再进行家长教育方式的关联。
第一篇的作者先在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两个学校的一年级跟课半年,然后各自选了6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围绕一共12个家庭(避免干扰因素,全白人)通过访谈的方式做研究。她的研究结果主要是说明家长能提供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源对学生的成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结论当然也没什么新鲜事,不过中间有几个论证还是很有意思的。
所有人都是同意教育的重要性的,但是表达他们支持学校教育的方式非常不同。工人阶级的家长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会认为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把教育的权利给予老师,让专业人来做专业事儿。而中产阶级的家长则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是合伙式的,他们非常有必要参与到教育中。Lareau有很多更具体的描述略过不谈,关于双方经济上能否支撑额外的课外辅导这些,也都没必要讨论,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关于家长对学生校园生活的了解程度的描述。工人阶级的社交活动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教育发生变化,主要还是和亲戚之间的走动,而中产阶级的受访家庭都围绕自己的孩子的社交活动构建新的社交活动,家长重构了一个交际圈,也因此,他们彼此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互相交换和完整对方的信息渠道和信息量。家长对孩子信息的了解程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第二篇文章呢是个定量研究,7000+案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回答做分析。主要是研究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成绩(高中生)的影响。这个教育方式区分是基于之前Baumrind提出的概念,大概就是分成放任式(permissive),专制式(authoritarian)和权威式(authoritative)【ps我对authoritative这个权威的翻译存疑,总之是介于放任和专制之间相对平衡的一种方式】。前两者(下图冷色调)是和学习成绩成反比,后者(下图暖色调)和成绩是正比。调研员还分别将这些教育方式和年龄,性别,种族,家庭结构(单双亲)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进行关联。总之他们是希望能够通过当时的大数据,在不考虑学生智商,老师质量等等这些因素的情况下看父母教育方式有没对学生成绩有没有一个确定的影响。当然,这篇论文有一个小高潮,就是分析发现结论不适用于亚裔家庭且原因未知。=。=
第三篇论文讨论在学校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影响他们完美主义倾向的因素。通过测量表和面试选了12个学生(白人)做访谈,6个学生是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6个学生是社会影响的完美主义。这个访谈的归纳和信息使用与第一篇不太一样,第一篇是主观论述,这一篇用了inductive analysis,并且有第二个人的重审,来避免可能存在的调查者偏见/固见。
这个论文里面学生表述的内容大概值得家长们反思一下。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完美主义倾向,如果父母本身是做事情有完美主义倾向,很努力的那种人,他们的孩子不自觉的就往这个方向发展。而前文讨论到的父母教育方式,在这篇当中被发现和完美主义倾向的类别有关。专制父母的孩子也有好的学术表现,但这部分的完美主义倾向基本是外力导致(social prescribed),和另一部分自动力的学生要区分来看。其它因素也都在下面的图表类,就不赘述了。
这三遍论文呢,调研方式以及研究设定其实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我也不喜欢用学生成绩当衡量标准来进行讨论,但是有一件事我想大家应该能达成共识:自己好然后希望孩子好的可能性更大。还有不要专制。
ps 我用sketch做小总结,感觉视觉效果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