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指南(六)

宣棋

2022/03/23

Categories: 教育 Tags: 自学

自我学习评估

归纳与自查

一般自学的人比较困惑的一点就是,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有老师的话,可能老师这时候能帮助做出评估,如果是参加课程的话,一般也有配套没有老师的话,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对比教材和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探知,当然这个可能是粗略的,但是没关系,能参考就行了。

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频率。多久应该进行这样的自查。每次学习活动的结束都应该有一次归纳,可长可短,哪怕是半小时的学习,也可以一句话归纳出完成的内容,自查和这样的归纳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归纳是完全根据你当下的学习内容,立足点是你,而自查是你的学习和某参考标准之间的对比,立足点是比较,因此自查是在归纳好的基础上,且用的时间更多一点,它是建立在你能掌握你的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我曾经见过这样的学习情况,就是笔记写了一堆,但问学到了什么,反而是迷迷糊糊的,这样缺乏归纳总结时,更容易找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自查需要配合你的学习强度,如果你是高强度学习,比如每天5-8小时的话,那么每天都可以分配30分钟进行整理,如果是每天1-2小时这样,可以按照每周的频率来整理,隔日的学习可以两周一次,最低频率应该每个月有一次自查,频率过低的话我想这就不算是连续性的自学项目了,应该算作爱好培养…

另外就是这个自查应该单独记录,当然你可以和平时的笔记写在一起,只要有单独调用的方式,能够按照时间只查看自查的内容即可。(举例,如果你使用双向链接笔记的话,就能实现既分离又一起的写作方式)这样你有专门的log记录,这样的记录,因为是建立在对比上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用标准化的叙述,比如说,已完成A1阶段XX语法点,已学习XX类别的单词Y个左右,A1测试的听力题目5道题答对4道。就是说引用参考标准里的语句和测试来定位你的学习内容。

任何学习都会有上升期还有高原期。上升期的时候,任何一点点的学习都会看到回报,而高原期的时候,学习感觉总在绕圈了,原地踏步。因此两者在写自查记录的时候有一点小区别,上升期强调质(quality),高原期写量(quantity),因为可能上升期的每次学习都对应参考标准里的新要求,而高原期的学习,则是反复在同一个要求里努力。

以语言学习为例,高原期一般有三个:从0-A1入门,因为语音和崭新语法的关系,可能觉得比较难,然后就是B1-B2是一个很长的期限,接下来C1到接近母语这个级别要用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三个阶段,特别是B1结束到B2考证,是一般语言学习的门槛,过了B2,基本就可以无障碍日常应用了,但这个阶段需要反复的背单词、练听力、接触同级别不同的语料,这个时候在自查的时候,堆量给自己信心。

分享

其实我这一点做的并不够好,也在努力地改善中,也是因为这方面做的不足,所以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

以前我制定学习计划,并不会给分享预留时间,因为总觉得没有达到目标,而且也不确定我是不是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有没有资格能给大家分享。后来我发现,弯路也是经验,如果等到达到目标再分享,中间的过程实在冗长,已经做完事情再回头写作其实不如一边做一边写。而且当你达到目标的时候可能又开始一个新的学习计划,这个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内,你是分享之前已完成的学习呢还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学习?两难。 所以现在,我想比较合适的方法,应该自查和分享连在一起,自查的频率同样适用于分享,不至于太频繁而空洞没有内容,也不至于一直拖到学完。

而且前面提到的没有老师评估的问题,其实在分享中也可以被帮助。因为广大的网友和学习同伴们,有希望吸取经验的读者,也有刷到之后来回忆往昔的读者,在分享里留一两个问题,说不定就被解决了呢。而且每次分享应该都会收到鼓励,让你继续坚持下去。

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种,在相关论坛/小组里持续更新帖子,在vblog的社区上传视频,和一起学习的朋友们开个共享文档,这些都可以,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分享就好,如果能在分享中找到共同学习、频率相当的小伙伴,会非常有帮助!我在学法语的时候,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搭伙,特别感谢她们,一起进行口语练习。

调整

在归纳自查之后,并不是说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一直往前推进就可以了,而且参考项目管理 Agile方法论,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可以通过自查的log进行归纳:哪一种学习方式最适合我?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节奏,比如专注多久和休息时间的分配,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选择,学习材料的喜厌、通过测试证明有效/无效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阶段性学习时进行分析,然后再实验新的学习方法。在分析后,也同时参考它人的经验贴或者分享后的恢复等等,可以有目的的设计实验学习模块,测试不同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匹配性。重点就是一定要自己测试,不盲目跟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适合”在这里需要解释:一是,别人好用的不一定适用于你,原因很多,大家学习的背景基础不同,熟练应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同一个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同太正常了。二是适合并不一定等同于高效,如果一个方法很高效,但学习过程让我觉得痛苦,那在我的标准下,我就会标注不适合,我会选择那个让我觉得开心但是没那么高效的方法,因为我觉得学习持久性这一点对我来说更重要。

我喜欢自主学习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灵活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时调整,而付费学习的项目往往是一个设计好的整体,必须跟着走完。但付费学习的好处就是,你花钱让别人承担了设计工作,自己不费脑子,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基本就能实现学习目标。

整个学习的方法论:自学与否的选择、建立资料库、规划学习任务、执行、评估和调整,这样就是完整的一条线了。学习这件事儿,最重要的是你去学,只要在路上了,慢慢的通过细节调整,每个人都会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你知道你在朝着更好的自己迈进。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自知或者不自知的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着,希望这个指南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