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3:旅行是自学的开始
献给2013年一起环游欧洲的小伙伴们。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大家分享,但我的这些尝试、思考和工具的起源要追溯到哪里?这个指南里涉及课程资源、工具、方法论既有自己的摸索,也有参考过各类书籍、博客、视频留下的影子。我是怎样找到这些前人的经验的?诚如这个自主学习指南的大纲设计,跳过决定付费或自主学习,我想一切的开始在于搜索和询问。我的经验都是一点一滴在搜索、阅读、筛选、实验、总结这样的过程中内化的。那我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习惯?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也值得记录并且分享出来。
2013年的时候,我在慕尼黑大学交换,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欧洲,在此之前只在亚洲范围内旅行过。刚到慕尼黑就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被颠覆了。我那时住在奥林匹克中心附近的学生公寓,上学在市中心的主校区,买了辆二手的自行车每天骑车上学,从现代建筑一路穿街走巷路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还要穿过大花园。在此之前,我以为有国际地位的城市就等同于上海、香港、新加坡这样高楼林立、摩天大厦,到了慕尼黑才发现历史和现代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国际大都市也可以有限高令,可以是现代新房,也可以处处都是几个世纪存留下来的建筑。我心想,我以前真是坐井观天,这次一定要趁机在欧洲转一转,开开眼界。
那一年,我同期交换的同学分布在法国、荷兰、西班牙、芬兰等等各个国家,我们约着一起旅行。
在2013年的时候,还不存在跨国流量卡这样的作弊神器,也没有充电宝能随身充电,联网只能在旅馆或者指定的公共wifi区。到一个城市前自己用电脑查资料并且制作攻略,传输到Kindle上,方便翻阅。到了也先去旅游服务中心要一份地图、宣传册、询问建议的旅游点,同时还好虽然手机没有网,谷歌地图的gps还是能显示位置,对照地图一般不会走丢。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怎么坐巴士/地铁,也都提前写到自己的攻略上,肯定也有出现找不到地方的时候,这时也会问人寻求帮助。如果约了朋友,一定是提前说好时间和地标,因为是很可能无法实时通讯的。
这样的旅行和当下的模式完全不一样,现在网上的资料丰富、还可以随走随查,而且谷歌地图无时不刻的进行导航,出了什么事情一条信息就能告诉旅伴也能联系到家人。它不会要求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基本上买了机票和订了住宿,后面的事情都可以玩的时候再说。
因此当我追忆我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自行搜索并且进行信息对比和整合能力的时候,我想2013年的那个春夏是不能跳过的一段重要时光。那么这段经历中有哪一部分是可以复制来使用的?
固然前面的补充已经提到了旅游和自我认知之间的连接,现在我们也可以加入新的部分,来对应练习和学习直接相通的技巧。 如果需要签证,先去对应的大使馆官网查看办理签证的手续,也可搜索参考他人经验 搜索机票和住宿 搜索整理必去的地点(景点/餐馆)、联系一定要见的人 统筹性安排时间、预订需要的门票和服务 旅行中记录分享并看情况调整计划 如果你还想挑战下自己,当然也可以试试出行手机不开流量的旅行哈哈
这样一看,其实这些技能在学习和旅游中是相通的,也证明了一件事,学习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谈论自主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往往我们谈到学习,感觉是紧张和有压力的,而旅行是放松的,当你发现这看似相反的两个活动其实共享着很大一部分的核心技能时,那意味着如果你能将学习日常化,那么你的自学项目其实也是和呼吸一样的自然的事情,放松而愉悦。
如果你想通过旅游实践一次,要注意的就是保持放松和自由的心态享受你的旅行,安排时间和景点不要过满。当你快乐的旅行结束回家的时候,你心底也可以知道:你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分享一些常用的海外旅行相关的工具:
- 海外住宿:Booking Airbnb
- 资料:穷游锦囊; Tripadvisor; Yelp; 小红书
- 机票:Sky scanner; Google Flight, 或者 Student Universe (如果你是美本)
- 地图:Google Map